《解决问题加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解决问题加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7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一节解决问题课。教材第一次出现用情境图呈现数学问题的形式。情境图配以大括号和问号,呈现了一个简单求和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明确:知道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构成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教材用有层次的三句话,“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对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给予指导,引导学生体会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一般步骤,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的要求是:“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本节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情境图正确分析题意。
2、会用6和7的加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大括号、问号以及问号在大括号中间分别表示的意思,能正确分析情境图的题意。
首先,教学课本例题。我是按照教材中的三句话:“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这样一个流程来进行的。
1、图中有什么?先出示小白兔采蘑菇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图里有什么,也就是解决问题的两个数学信息。再以认识新朋友的形式出示大括号,让学生猜一猜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并借助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大括号表示的意思,让学生明确大括号就是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接着在大括号的下面出示“?只”,让学生说一说“?只”表示的又是什么意思,同桌讨论“?只”在大括号中间表示什么意思,小结的时候我边讲解边用类似于大括号的手势把两部分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只”在大括号中间表示求一共有几只。接着让学生借助动作用三句话完整地说一说图的意思。
2、怎样解答?要求一共有几只就要把两边的.只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3、解答正确吗?老师引导学生一起用数一数和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证解答是否正确,最后学生一起口答。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运用中,我尝试从引导学生做题到逐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题,并让学生当小老师说解题过程。让学生积极反馈所学知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在本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
1、导入时间太长,导入语中说谜语时虽然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是也引起了学生们的一阵骚动,影响班级秩序。
2、教学过程中习惯性重复学生说的话,浪费时间。
3、讲解“做一做”的那道题时,没有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又领着学生从信息、问题、列算式、检验、答等步骤详细过了一遍,花费时间较长。导致后面学生展示环节时间紧张,匆匆做了小结。
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精细备课,备好每个教学环节,详细地安排好各环节的时间划分,并且更好的备学生,让孩子在今后的数学课中能轻松学到更多的知识,达到真正的“高效课堂”。路漫漫其修远兮,自己还需要在数学研讨的道路上不停地摸索,让自己的教学之路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