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生写作 > 工作计划

内部工作计划

时间:2024-02-20 23:41:39
【精品】内部工作计划4篇

【精品】内部工作计划4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是时候开始制定工作计划了。可是到底什么样的工作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内部工作计划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内部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审计促进公司治理"的审计理念,坚持"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寓服务于监督,寓帮助于促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经济安全、健康运行的"免疫"功能,促进集团经济的平稳、高效发展。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集团党委、董事局提出的集团20xx年经济工作目标,认真履行集团董事局赋予的职责,全面监督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和重点环节,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加大力度,在审查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将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从事后查处转向过程控制,"以监督促进过程",从治理、机制和制度层面揭示问题,提出建议,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工作措施

(一)深化监督,进一步强化审计评价职能,揭示资源配置和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审计的根本使命在于协同保证各企业的业务战略与集团的总体战略保持一致性,并能够按照集团发展战略的要求制订规划和分配资源,以保证在集团战略框架下的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其中,审计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并在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有效评价企业战略制订的一致性和资源利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以发现是否存在游离于集团战略之外的经营行为,是否存在不合规的占用资源,是否存在资源的闲置、浪费等,诸如此类,均应该通过合法的审计监督予以揭示,促进集团资源的更优化分配。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专项审计力度。

20xx年,集团审计部将在常规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开展以下几方面的专项审计工作,并希望达到两方面目标:一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自我完善;二是总结最佳实践,以便有效推广利用。

1、管理流程审计。管理流程的合理、科学、健全和规范,决定了一个企业的运作是否顺畅和有效率,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规避企业的各种风险。比如,完善的财务操作管理流程能够规避一定的金融风险,完善的投资决策流程能够规避一定的投资失误风险,完善的生产管理流程得以规避一定的产品质量风险。对管理流程进行审计,重点是要检查各企业管理流程是否健全规范,特别是要检查各项重大决策是否经过了必要的讨论和审批程序。走程序,就是守规则,只有守规则,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的发生。

2、投资效益审计。投资扩张是企业发展的普遍模式,也是集团目前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同时,投资失误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颠覆性危机,因而也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大的风险所在。对投资效益进行审计,就是要对投资活动进行全方位的事后跟踪,从投资并购项目的发现和选择,到评估论证,审批决策、建设投产、或者重组整合,以及产出效益与预期效益的比较差异,差异发生的原因等等。投资效益审计的着眼点不仅在于发现投资管理中的问题,还要重视总结和推广最佳实践,使集团投资管理的丰富实践可以成为共享的无形资产。

3、采购供应链审计。采购供应链管理既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还是企业利益攸关的重要环节。采购供应链管理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的成本效益。而采购管理的缺失,则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甚至导致企业发生重大经营风险。因此,重视和加强采购供应链的管理,

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节点。对采购供应链管理进行审计,目的在于推动企业完善采购供应链的管理制度,规范采购人员的行为准则,健全采购供应活动的文档记录,使采购供应管理更加有效率和效益性。

(三)更新思维,进一步加强审计咨询和服务职能,寓帮助于监督,切实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

集团审计部要求每个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过程中,应摒弃传统审计理念,要与时俱进,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方法创新,推进内部审计职能从单纯监督向监督、服务并重转变,把服务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作为一个重要工作内容。一是通过审计发现和审计评价,帮助各企业增强风险意识,及时识别潜在风险,有效防范风险发生,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二是通过审计测试,帮助各企业增强流程再造意识,及时发现流程制定过程中的冗长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流程运行效益;三是通过审计总结最佳实践,帮助各企业在项目运作方面少走弯路,减少机会成本的投入。

(四)建章立制,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规范性,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随着一系列审计制度的出台,集团审计工作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通过制度的建立明确预防机制、监督机制和纠错机制,一是通过制度指导审计执业,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二是以制度管理审计行为和结果,明确责任,惩前毖后,保证审计结果的落实和审计成果的有效转化。20xx年,集团审计部将进一步梳理审计业务流程,以控制和风险为导向,在监督环节下力气,在预防环节下功夫,不断完善审计在新领域的执行规则,以提高审计效果。

内部工作计划 篇2

第一条 为加强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各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收支管理,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结合卫生系统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第二条 卫生系统内部审计是指卫生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本单位及所属机构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性进行独立监督审核的行为。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类国有卫生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卫生单位(以下简称各部门、各单位)。

第四条 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在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本规定开展审计工作。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定期听取汇报,研究部署工作,及时批复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审计报告,并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落实审计意见,保证内部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第五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年收入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年收入20xx万元以上或所属单位多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其他卫生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也可以授权本单位其他机构履行审计职责,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审计人员。

第六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有审计、会计、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实行岗位资格准入 ……此处隐藏2628个字……情况、风险事件应对情况、专项检查处理及整改落实情况等纳入考核评价范围和指标体系,逐步形成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严格的检查问责机制。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组织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通报检查结果,对好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扬,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予以通报,并对内部控制失职失察部门和干部职工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强化结果运用。将部门和个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与评“优”评“先”、干部提拔使用等挂钩,全面提升管理成效。

3.加强机关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根据市局布署,逐步将内部控制制度、操作规程、内部控制理念、控制活动、控制措施等固化融入各类业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通过信息采集、风险预警等技术手段,强化流程控制,对机关资金运行全过程等主要业务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监控,对机关内部控制各项业务进行管理,做到过程留痕、责任可追溯,实现机关各部门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程序化和常态化。

四、工作内容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制度、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和各部门内部控制操作规程。

(一)制定内部控制基本制度

内部控制基本制度,是开展内控建设的基础和架构,应界定内部控制的概念,明确内控制度的适用范围及控制目标,提出内部控制的主要要素和应当遵循的原则,明确专项风险内部控制的种类,确定内部控制组织管理架构,明确内部控制方法和主要内容,对内部控制职责进行分工,并要做好内部控制检查和结果运用。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做好相关设计,明确重点领域、重点业务,将主要业务、流程进行分类,研究制定各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为推进内控机制建设打好基础。

(二)制定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

各部门根据市内控基本制度的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进行专题研究,做好专项风险防控管理办法起草工作。要逐项分析风险来源、风险点,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做到风险点不落项、内控环节全覆盖。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建立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协调配合、有效制衡、运转高效的职责体系,体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要求,使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

2.结合行政绩效管理要求进行研究设计,理顺和细化管理流程,将每项业务中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融入流程中的每个环节,进入程序节点,从程序上进行控制。

3.坚持问题导向,结合业务和流程,找出关键节点,识别和分析存在的风险,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控制、授权控制、归口管理、流程控制、信息系统管理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有效防控。

(三)制定内部控制操作规程

按照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和专项风险防控管理办法要求,各部门要认真梳理业务流程,研究提出本部门内部各业务环节和岗位的风险防控措施,制订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建立符合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要求,与各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相互交融、有机结合,覆盖本部门所有业务流程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1.明确本单位及岗位职责。要严格按照“三定”方案等相关规定,厘清单位及各岗位职责,不缺位、不越位,达到“过程留痕、责任可追溯”的基本要求。

2.梳理单位内部业务流程、划分责任边界。厘清单位和岗位职责后,各单位应梳理出本单位各项业务流程,把业务流程细化到岗位,将每项业务流程上下游的岗位职责、科室职责、领导职责及其责任边界归纳、表述清楚。单位内部操作规程重在分清每个岗位和环节的责任,明确工作流程中每个岗位和每个环节的责任边界。每一项业务上下游各个环节的责任应有效衔接,避免出现责任不清、责任缺位的情况。

3.查找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各单位应根据各业务流程的特点,查找并列明每项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确定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流程节点,制订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对不同岗位可按不同风险类型制定具体防控措施,对重点业务环节,要将已制定的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中的相关措施与本单位的特色措施有机融合。同时,应将业务风险防控与廉政风险防控有机结合,将每个重要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纳入操作规程。

4.科学绘制业务流程图。对于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应采用一个流程说明加一个流程图的形式予以规范说明,以图的形式对业务流程进行简化反映,展示本单位各岗位之间,以及与其他单位或外部门在业务上的衔接关系。内部操作规程应以操作手册的形式编写,高度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初次接触此项工作或轮换岗位的人员在阅读后便能直观、精确地了解业务流程,特别是流程中的重点控制环节,能尽快进入角色。

内部工作计划 篇4

10月21日,省财政厅在《关于全面推进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工作的意见》的基础上,再次下发《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决定通过“以评促建”,推动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在20xx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针对一些单位对内部控制建设重视不够,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内部控制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单位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缺乏有效的执行手段和措施,相关规定要求不能落到实处等实际情况,省财政厅于8月份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工作的意见》,要求全省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四项原则,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建立内部控制报告制度,促进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制度,从而实现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的工作目标。

省财政厅明确要求,在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工作中,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成立内控领导机构,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明确各个部门、岗位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分工和责任,各部门各岗位要积极协调配合,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查找单位经济活动风险,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同时由单位审计部门或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定期开展本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工作,形成《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手册》,全力按时推进。

已经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抓好修订整改,进一步健全制度,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尚未建立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单位,必须于20xx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工作。

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全面推进,各市财政局、各部门应当于9月中旬全面启动本地区(部门)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所辖各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各单位应将包括评价得分、扣分情况、特别说明项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在内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以明确下一步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和改进方向,确保在20xx年底前顺利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对在评价过程中弄虚作假、评价结果不真实的单位,一经查实,将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精品】内部工作计划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